close

「每年十月法蘭克福書展,一趟逛下來,雙腳發軟之餘,只能用目不暇給形容。但是正當腦袋發脹,背囊沈重而口袋空空之時,卻也不得不私心歎佩德國哲學界的活力充沛,表現不凡。」

--1995,〈德國哲學與德國哲學界現狀──從兩篇文章談起〉。《哲學雜誌》第十一期(頁224-243)。台北:業強。頁224-225。


「哲學本來就是要好好靜下來想一想的事情(事業)」

--1995,〈德國哲學與德國哲學界現狀──從兩篇文章談起〉。《哲學雜誌》第十一期(頁224-243)。台北:業強。頁225。

「……有深厚的哲學背景知識,相當的歷史見解,才能夠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吸引讀者觀眾,達到推廣哲學的效果。」

--1995,〈德國哲學與德國哲學界現狀──從兩篇文章談起〉。《哲學雜誌》第十一期(頁224-243)。台北:業強。頁239。

「沒錯,『悲觀主義是不正直的』。」

--1997,〈海德格、高達美與希臘人〉。《哲學雜誌》第二十一期(頁98-125)。台北:業強。頁112。

「我們面對雙方往返論難之際,真正值得考察的是詮釋的差異與衝突,是文本與論述方向的選取,是哲學思考立論進行的基調及步程,是哲學任務與哲學遠景的描繪。」

--2001,〈詮釋學爭論在爭什麼:理解對話或爭議析辯?(高達美與阿佩爾兩種取徑的評比)〉。《哲學雜誌》第三十四期(頁32-61)。台北:業強。頁33。

「哲學必須要能進行許多細部的工作,深入的論述,而非逕自提出一番高遠的主張」

--2005,〈詮釋學與詮釋理論〉。《人文社會科學的邏輯》(頁25-55)。台北:松慧文化。頁48。


「哲學必須要在系統與生活世界間穿梭來回且取得平衡,既不停留於充滿common sense的平常性生活世界,但也不過於偏袒學術探討中疊床架屋的體系建構以免會遠離了實踐。」

--2007,〈生活世界與理解溝通〉。《理解、詮釋與儒家傳統》(頁75-110)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。頁109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永懷張鼎國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